UEBA架构设计之路9: 信标检测

2019-07-23 5,607

上篇引言

UEBA通过机器学习对用户、实体进行分析,不管这种威胁是不是已知,也包括了实时和离线的检测方式,能得到一个直观的风险评级和证据分析,让安全人员能够响应异常和威胁。

到底是怎样的整体架构呢?我就不再介绍了,没看过前面篇章的朋友,可以点击下面链接,去看看:

UEBA架构设计之路1:UEBA框架

UEBA架构设计之路2:数据接入和准备

UEBA架构设计之路3:复杂事件处理引擎

UEBA架构设计之路4:异常、威胁指标和威胁

UEBA架构设计之路5: 概率后缀树模型

UEBA架构设计之路6: 图聚类

UEBA架构设计之路7: 横向移动检测

UEBA架构设计之路8:恶意软件检测

 

已经看过的朋友,咱继续。

后面的章节则会介绍各种组件的细节,包括数据接入和准备引擎,处理引擎,实时/离线配置,机器学习模型和不同应用,交互等。



信标检测

恶意软件有很多检测方法,例如根据每个IP通信双方的流量检测,其中包括IP黑名单、发生频率等手段,但这些技术都有缺点。如果这些传出流量的IP是一个开放接口,就很可能产生误报,但最大的问题是网络中的服务数量越多,复杂度越高,而且对于实时监控也是个挑战。

恶意软件需要和控制服务器通信接受指令,而且这个通信是定期的。恶意软件生成的流量和用户生成有不同模式,但大多数技术都无法识别这个区别,因此这里是可以检测恶意软件的特征。

传出流量可能包括用户流量如网站访问、电子邮件、下载软件。还会包括合法/非法机器流量,例如应用更新、设备时间同步、心跳、恶意软件流量掺杂。机器流量有一些信标特征,所谓新标是指周期性、规律性信号发送。

技术上需要区分用户和机器流量,如果是机器流量则需判定流量是良性还是异常,有一些方法例如启发式、白名单确定是否良性。但实际上还有更多参数,例如请求数量、周期性、web对象数量、目的IP、目的端口数等。



上图是一个设备在17秒内的传出流量示意图,传出包括用户和机器流量两类。当用户活动时生成大量连接请求,当用户不活动时进入静默期,我们需要检测静默期,分析流量异常。

第一个用户网页访问,在4秒内生成接近50个请求,请求发给不同服务器获得网页、图像、CSS等,网页完成后流量迅速下降到0。也就是:连接数量迅速增加或减少。

紧接着进入机器流量,请求较低,一直都未超过10。也就是:与用户流量比,请求量低。此外连接更有周期性,每2秒出现一次。

总结为:用户活动有明显流量增加,连接请求多,非周期性。机器流量则具有周期性。


区分机器和用户的参数示例:

  1. 时间段内连接数量

  2. 连接周期性

  3. 连接不同IP数量

  4. WEB请求数量

  5. 目的地端口数量

  6. 目的地URI




假设对上图中的终端计算机出流量进行检测,终端计算机的出方向分别是内外部网络,系统通过流量日志检测,流量内容包括网络流量、IP流量、Web流量等,例如Web流量包含HTTP消息,可以和目的IP,目的URI,端口号,GET或POST等参数相关联。IP流量可以和目的IP地和端口号之类的参数相关联。

流量分析模块检测是否机器流量。如果是,则交给异常检测模块判断良性还是异常。确定异常,则传递给威胁分析模块,并生成警报。

在检测机器流量部分,流量分类模块分析流量中的连接请求,确定用户流量还是机器流量,可以按照20秒时间分组。然后根据前面说到的参数判断,例如周期性,分组中每个连接请求的之间周期平均值,如果超过阈值则确定为机器流量,否则是用户流量。如果目的IP呈现多样性,超过指定阈值则确认为用户流量。同样还有,下载的web对象超过阈值、端口数量超过阈值等。流量分类模块可以配置为一个或多个参数。

异常检测模块进一步检测异常,从机器流量中提取信标数据,信标数据可以理解为目的IP、目的端口之类的参数,如果是HTTP连接则进一步提取GET、POST、URI。将信标数据和已知信标类型比较,确定是否异常。



上图是信标类型的高速缓存示例,异常检测模块把信标类型存在这里,然后进行比较匹配。如果匹配到,则将信标数据添加到类型中。通常恶意软件会定期和远控端发送信标,信标之间的间隙会小于指定阈值,连接请求之间的长间隙通常可以归属良性,例如定期更新应用,但这类远不如恶意软件的信标频繁。


在上图中,信标类型第一次出现在在时间t,第二次出现在时间(t + x)等,异常检测模块负责确定出现次数和之间的时间,如果组频率满足周期性标准,例如平均时间(平均值(x,y,z))满足指定的定时阈值,异常检测模块确定该组对应于其他组是异常。当组重复但周期性不满足时,例如平均定时(平均(x,y,z))不满足指定的定时阈值,异常检测模块确定组是否至少出现第二阈值数量,第二阈值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数的时间,如果组发生第二次阈值,则确定为异常。如果两各周期阈值都不满足,则是良性。


整个过程如上图,首先流量分类模块接收流量,然后进行分组分析,分组通常根据时间段,细节接下来会说。

第三步确认这些访问是否归属在白名单,以减少误报,白名单包括IP、URI、目的端口等。如果是白名单,则不再监控。如果不是白名单,则进入第四步判断是否用户/机器流量,用户流量放过,机器流量进入异常检测。


分组过程图,第一步识别第一个连接请求,识别出后形成组,把这个请求添加到这个组。继续监控后续连接,确定后续连接是否满足分组标准,满足则添加到组。不满足则返回。

上图是用户/机器流量判断流程图,首先流量分析模块根据参数分析请求,然后判断是否用户流量,如果IP多样性超过阈值或下载web对象超过阈值,则判断为用户流量,用户流量停止分析返回。如果不是用户流量,则判断为机器流量。

本文作者:VSRC

本文为安全脉搏专栏作者发布,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secpulse.com/archives/109857.html

Tags:
评论  (0)
快来写下你的想法吧!

VSRC

文章数:28 积分: 50

感谢各位安全专家长期关注唯品会安全。

安全问答社区

安全问答社区

脉搏官方公众号

脉搏公众号